首页

诗蔓女王

时间:2025-05-29 18:29:45 作者:教授来了也得“汗流浃背” 这场“排面拉满”的答辩背后是…… 浏览量:76024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

吸引了不少网友的注意

视频里是一场特殊的答辩

不同于以往的学生毕业答辩

这场答辩的主角和目标

都不一般

这就是月壤分配答辩现场!

顶级科学团队进入专家评审会

数不清的院士坐镇质询

压迫感直接拉满

网友:比毕业答辩刺激多了!

这场“排面拉满”的答辩背后

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珍贵成果

曾经

我们只有1克美国给的月壤

只有黄豆般大小

还要用放大镜放大

去年6月25日

携带约2千克

采集自月球背面的月壤样品

嫦娥六号返回器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回到了地球家园

至此,长达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

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这一刻起

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

两度着陆月球背面的国家

并在人类历史上

首次从月球背面成功采回月壤

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

立项之初就确定了

“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

这三步就像攀登月球的三个台阶

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每一次跨越

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

“绕”是中国探月工程

追逐梦想的启航阶段

2007年,嫦娥一号飞向月球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发射月球卫星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作为接力者

创造了当时

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

第二步是“落”

实现月球软着陆

对月面进行就位探测和巡视勘察

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

于2013年,创下在月球表面

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2019年,嫦娥四号

实现了人类探测器

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第三步是“回”

2020年11月24日

嫦娥五号启程探月

钻取、铲取采集月壤

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着陆

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填补了人类

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

“太珍贵了

当时就觉得大家一定要加油”

探月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众多分系统项目和多学科领域

全国数千家单位

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凝心聚力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

所采回的月壤样品

更是科研的重点之一

自2020年嫦娥五号

成功返回地球后

国家航天局便开启了

月壤科研样品的发放工作

回想当时的情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吴福元难掩激动:

“嫦娥五号样品分发那一天

国家天文台举行了很大的仪式

那天我们非常激动

因为对地质学家来讲

梦寐以求的就是

有自己的月球样品来开展研究

那天我们领完样品以后

大概11点半左右

我就召集研究所的人来开会

我们刚开始拿到这些样品的时候

很小的小细粒都不敢浪费

太珍贵了

当时就觉得大家一定要加油”

随后,科研人员围绕月壤

开展了多领域研究

目前已经发表了100多篇科技论文

“追逐梦想、勇于探索

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16字探月精神

不断激励着中国航天人

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发起挑战

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

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航天!

只需90分钟

中国空间站即绕地球一圈

然而,为了圆航天梦

中国人艰难探索六十余载

如今中国航天

已从“跟跑”“并跑”到

部分“领跑”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并在舱内并列展示了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 “神舟”飞天、“嫦娥”奔月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

……

中国航天人

在浩瀚宇宙留下

一个个执着探索的璀璨印记

用实际行动书写着

一次次逐梦苍穹的

中国奇迹

2025年5月22日16时49分,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如今,中国航天人

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他们的目光

始终望向更远的深空

奋发图强、勇毅前行

让我们一起

为中国航天人点赞!

  (央视新闻客户端)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习言道|信息支援部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

当地时间7月29日,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决赛在贝尔西体育馆举行,由邹敬园、张博恒、刘洋、肖若腾、苏炜德组成的中国队获得银牌。图为中国队选手在颁奖仪式上。

攀登者

广州7月18日电 (王坚 雷嘉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17日至18日向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广州、深圳和澳门三地新生颁发了今年首批本科录取通知书。

【追光的你】习言道|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上游,化屋村。乌江南北两源在这座苗族村寨交汇,浩荡江水、险峻山岭与传统民居融为一体。伴着清凉江风,95后绣娘杨文丽喜笑盈盈,向游客展示苗绣作品。

新氧集团董事长金星:中国医美消费者尚未实现“医美自由”

“大家看,这条蛇就是在很多电影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所谓‘毒蛇’,它叫‘玉米蛇’。其实它本身不仅没有毒,而且是一种很好的宠物蛇。”在杨浩的带领下,孩子们与这条蛇进行了亲密接触。一些胆大的孩子不仅将蛇盘在脖子上,还让蛇在手臂上游走。“你们看,这个是犀角美洲鬣蜥,有没有想来摸摸的?大家先想想,它的哪里是可以摸的?”杨浩从展柜中轻轻把一只犀角美洲鬣蜥抓了出来,孩子们先是吓得后退几步,过了一会儿,几个孩子走上前轻轻触摸了下蜥蜴的肚子。“软软的!”孩子们惊呼。“对,蜥蜴的肚子和你们的肚子一样,都是软软的。”杨浩笑着说。

中国孔子基金会朱子文化专项基金设立 专家:加强交流研学 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

通过农林卫星(预计2025年发射)确保韩国山林空间数据的实时更新。同时将卫星获取数据作为管理“数字森林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向国民公开,支持其利用森林进行就业和创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